《跨学科项目实践——制作杆秤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物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
跨学科项目实践
《制作杆秤》
新乡市第十中学
物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
《制作杆秤》课程是一门结合科学原理和实践操作的综合性教学活动,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动手制作,让学生深入理解杠杆原理及其应用。课程通过制作杆秤的活动,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。杆秤的制作涉及到多学科知识,融合了物理、数学、历史等学科的知识,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,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。
通过本课程,学生不仅能了解杆秤的定义、应用领域及基本原理,还能亲自动手制作杆秤,掌握其使用技巧。同时,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、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,提升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。
杆秤的跨学科整合涉及数学、物理、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实践。通过制作简易杆秤的项目实践,学生可以实际操作并体验杆秤的原理,从而深入理解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。在实践活动中,学生需要收集和分析数据,从数学的角度提炼出杆秤平衡中的数学关系,进而构建数学模型,实现数学与物理的融合。杆秤作为我国传统的度量工具,其历史发展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,通过研究杆秤的历史背景,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。
课程活动实施过程
准备材料
1.木质秤杆:木材需经过阴干处理,以减少水分含量,提高稳定性和耐久性。也可以使用捞面长筷子、粗细均匀的长木棍
2.制作工具:包括锯、刨子、电钻、刻度尺、剪刀等制秤工具。
3.秤砣:石头、螺母等重物,重量可根据需要调整。
4.秤盘:蛋糕纸盘、盖子、小塑料筐等。
5.砝码:用于校准杆秤的准确性。砝码的质量应准确无误,以便在制作过程中调整秤砣的位置和质量。
6.其他辅助材料:如线绳、等,用于系秤盘、秤砣和提纽。
制作步骤
1.设计刨制秤杆:根据需要称量的质量范围,设计秤杆的长度和厚度。一般来说,秤杆越长,能够称量的物体质量越大。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(如刨子)将木料刨成圆滑的秤杆形状。注意保持秤杆的直度和光滑度。
2.制作秤砣:绳子的一端固定在石头或金属螺母上,绳子另一端系成圆环状,便于调节秤砣在秤杆上的位置。
3.制作秤盘:在圆形盘子或塑料小框边缘均匀扎3个孔,每个小孔穿过细线,细线一端固定在小孔上,另一端固定在秤杆上在秤杆上,确保称盘与秤杆连接牢固,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脱落。
4.固定提纽:在秤杆上一端适当的位置,用工具刀切割出两个浅槽,一个用来系秤盘,另一个用来系提纽。固定秤盘的浅槽在最外侧。
5.校准刻度:
首先,需要准备一组已知质量的标准砝码,这些砝码的质量应该是精确的,并且涵盖杆秤的预期称量范围。
手拉提纽,不放任何被测物体,左右调节秤砣的位置,直到秤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。这个时候,秤砣所在的位置即为0刻度线,用刀或笔在秤杆上做标记,这个位置将作为后续校准刻度的参考点。
接下来利用砝码对杆秤标刻度:拿一个5克的标准砝码,把它放在称盘里,移动秤砣在秤杆上的的位置,直至秤杆再次在水平位置达到平衡状态。这种情况下,秤砣所在的位置就是该砝码对应的刻度,在秤杆上标记出这个位置,并在其旁边写上相应的质量值(即砝码的质量)。重复上述标刻度的步骤,依次在称盘里放入10克、15克等质量间隔相等的砝码,在秤杆上标出对应刻度也就是所测物体的质量。使用不同质量的标准砝码重复上述过程,直到覆盖杆秤的所有预期称量范围。在相邻刻度线间进行五等分,以提高秤的精确度。
最后,检查所有接线处是否牢固,确保秤的稳定性和实用性。
杆秤作为中国传统计量工具之一,其制作和应用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通过学习和制作杆秤,学生可以参与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,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
撰稿:李铮
编辑:徐微
审核:魏艳红
- 《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生物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三) 2024-12-17
- 《像素鸟游戏开发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科教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三) 2024-12-17
- 《制作小台灯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物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三) 2024-12-14
- 《商品包装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数学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三) 2024-12-14
- 《自制酸碱指示剂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化学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二) 2024-11-25
- 《探寻水的智慧: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之行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地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二) 2024-11-25
- 《设计宠物屋温湿度传感器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科教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二) 2024-11-22
- 《奇妙的指纹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生物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二) 2024-11-22
- 《物理实践课——制作潜望镜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物理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二) 2024-11-19
- 《进位制的认识与探索》——新乡市第十中学数学组科学教育优秀课例展评(二) 2024-11-19